msamanda0to1.com

2025 年投資展望分析 3大驅動力

Table of Contents

每年的投資展望就像翻開一本新書,總讓人充滿期待和好奇。金融市場隨著時間推移不斷變化,就像為未來描繪了一幅多彩的畫面。還記得剛開始接觸投資時,我對市場的每一次波動既感到新奇,也有些緊張。經過幾年的累積,我學會了在市場的起伏中找到節奏,並用明確的目標來指引自己的決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2025 年的投資趨勢!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5 年的投資風向

美國經濟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預測,美國GDP在2025年和2026年將分別放緩至2.4%和2.1%,但仍由消費支出和生產率增長支撐。失業率在11月意外上升至4.2%,但長期來看,仍處於歷史低位。工資增長保持穩定,月環比和年增長率分別為0.4%和4.0%,顯示出勞動力市場的冷卻跡象。

通膨壓力仍然是未來政策制定者的關鍵挑戰,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2024年11月的數據,核心通膨率(即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在過去12個月中上升了3.3%,略高於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服務業價格上升是推動核心通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住房和醫療服務價格分別同比增長6.7%和3.2%。儘管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但服務業價格持續上漲,顯示出內需穩健的特徵。

此外,儘管美國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近期顯示出回升跡象。根據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NAR)的報告,10月份現有房屋銷售量月增率為2.0%,為年初以來首次正增長。這部分歸因於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從9月的7.8%微降至7.5%,為潛在買家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間。此外,租賃市場需求保持穩定,房租價格同比增長4.8%,為房地產市場提供了進一步支撐。

歐洲經濟

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在2025年和2026年分別為1.3%和1.5%,但面臨美國關稅的預期,2025年可能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歐元區的失業率在10月達到了6.3%的歷史低點,顯示出就業市場的穩定性。然而,Vanguard的經濟學家預測,由於德國經濟的顯著放緩和更廣泛的增長壓力,到2025年失業率將上升至6%以上。

德國

2024年初,德國政府將經濟增長預測從1.3%下調至0.2%,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疲軟、地緣政治不穩定,以及通脹壓力削弱了消費,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經濟復甦的前景。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第三季度GDP僅增長0.1%,低於原先預測的0.2%,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更加明顯。

在主要影響因素中,出口表現不佳是一個關鍵問題。2024年,德國的進出口均出現下降,其中從中國的進口額同比下降19.2%,對中國的出口額同比下降8.8%,顯示出全球需求疲軟對德國這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造成了巨大壓力。此外,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進一步加重了德國經濟的負擔,天然氣價格飆升導致工業生產成本增加。為了緩解這一問題,德國政府採取了重啟燃煤發電廠以及建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措施。

通脹問題同樣對國內需求構成了重大挑戰。消費者的購買力因高通脹受到削弱,內需疲軟。同時,歐洲央行為抑制通脹而提高利率,這不僅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也進一步抑制了投資活動。

未來,德國政府預計2024年經濟將萎縮0.2%,這將是連續第二年的經濟衰退。然而,預測顯示2025年經濟有望反彈,增長1.1%。為實現經濟復甦,德國經濟界呼籲政府進行全面的結構性改革,包括加速規劃與審批流程、減少官僚主義、推動稅收改革,以及解決技術工人短缺等問題,以提升國家的競爭力和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此外,德國在11月6日,因財政預算案分歧,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解僱自民黨籍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導致自民黨內閣成員集體辭職,紅綠燈聯盟(由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組成)解體。隨著執政聯盟的解體,德國決定於2025年2月23日舉行新的聯邦大選,以組建新的政府

英國

英國在2024年的經濟情勢顯示出一定的挑戰與韌性。GDP增長相對緩慢,為2025年1.7%的增長率奠定了基礎。通脹率在2024年持續放緩,但預計會在2025年第四季度回升至2.7%,之後在2026年下降至2.2%。這種變化反映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的長期影響和調控能力。

工資增長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出英國勞動力市場的強勁需求。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家庭支出,但也可能為通脹壓力帶來新的挑戰。基於這樣的經濟環境,英國央行在2024年選擇維持較高的利率,以應對潛在的通脹風險。這種鷹派的政策可能會對消費和投資產生抑制作用,但同時也是穩定通脹的重要策略。

整體而言,英國2024年的經濟展望呈現出一幅複雜的圖景:增長動能溫和,通脹壓力存在,但工資增長和央行政策的互動將成為未來經濟表現的重要影響因素。

2025年的三大驅動力

各國央行相繼步入寬鬆格局

2024 年成為全球主要央行政策轉折的關鍵年份。在高通膨得到一定控制後,各大央行普遍採取了寬鬆政策,以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和金融市場波動。這一趨勢有望在 2025 年延續,並對全球市場的資金流向、資產價格和投資策略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

美聯儲(Fed)在2024年連續三次降息,將目標利率降至4.25%-4.50%。美聯儲的點陣圖預測顯示,2025年和2026年的降息步伐將放緩,預計2025年底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將下調至50個基點。

2025年,美元有望繼續走強。特朗普時代的政策預期將提升通脹,同時投資者和美聯儲預計明年的降息步伐將放緩,這對美元構成利好。從技術上看,美元指數(USDX)自2023年以來在100.51和106.11之間震蕩,最近突破了106.11的阻力位,有望進一步上漲至109.33。

歐洲

歐洲央行(ECB)行長拉加德周三表示,央行希望在2025年實現2%的通貨膨脹目標。歐洲央行(ECB)在2024年將存款利率下調至3.0%,為2023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市場預計到2025年底,歐洲央行將再降息125個基點,使存款利率降至1.75%。然而,一些市場參与者認為,歐洲央行需要加快降息步伐,以支持落後於美國和英國的歐元區經濟。

2025年,歐元可能面臨下行壓力,尤其是相對於美元。歐洲央行預計將比其他央行更快地降息,尤其是美聯儲。從技術上看,歐元/美元(EUR/USD)在月線圖上顯示出連續三個月的下跌趨勢,下一個支撐位在1.0123。

英國

基於通脹壓力和英國央行漸進的寬鬆政策,英鎊在2025年可能比歐元更具韌性。從技術上看,英鎊/美元(GBP/USD)在月線圖上顯示出連續三個月的下跌趨勢,但長期趨勢仍然看漲。

川普回白宮對經濟的影響

2025 年 1 月 25 日,川普重返白宮,並迅速展開一系列體現其競選承諾的政策行動。這些政策涵蓋內政、外交、能源和貿易,將對美國經濟的運作方式和全球市場的平衡帶來深遠影響。川普當選接下來會如何影響經濟?

內政:大規模行動與經濟提振

  • 非法移民驅逐行動
    川普承諾展開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法移民驅逐行動。這一舉措對於本土勞動市場的影響將成為關鍵議題。短期內,可能會減少非正式經濟的勞動力供應,推動某些行業(如農業和建築)的人力成本上升。然而,這也可能提高本土勞動力參與率,促進美國工資增長和消費能力提升。對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內需相關行業(如零售和本地服務業)將獲得提振,但同時需關注潛在的勞動成本壓力
  • 能源政策的全面釋放
    釋放美國能源鑽探和生產的限制,旨在提升美國的能源自主性。預計美國將增加原油和天然氣的產量,這將對全球能源市場帶來顯著影響。短期內,國際油價可能因供應增加而面臨下行壓力,這將利好能源消費型行業(如航空和製造業),但對能源出口相關企業可能構成挑戰。對於能源股投資人,應關注政策利好的特定板塊,例如頁岩油和天然氣生產企業。

外交:關稅政策與全球供應鏈

  • 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將再次強調保護本土企業,特別是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以縮小貿易逆差。這一舉措短期內可能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推動本土替代品需求期。然而,加徵關稅也可能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加劇全球貿易摩擦,對科技和製造業供應鏈造成潛在干擾。對投資人而言,這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情況。建議關注美國本土製造業的機會,並對供應鏈依賴中國的行業保持警惕

  • 外交政策的重大調整
    川普在勝選演講中提到的「黃金時代」展望,強調美國將重塑全球領導地位。他的政策可能包括對盟友要求更高的軍事支出分攤,以及推動能源出口和技術領先地位。這可能利好軍工和高科技領域的企業,但也可能對傳統的多邊貿易協議構成挑戰,進一步推動美國市場的自我強化和區域化。

經濟的黃金時代:承諾與現實的博弈

川普的政策目標旨在推動美國進入「黃金時代」,這一承諾表現為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減稅計畫、以及對本土經濟的全力支持。然而,這些舉措也伴隨著挑戰。財政壓力的增加大規模支出和減稅可能推動短期經濟增長,但也將增加財政赤字,對美國的長期債務負擔帶來挑戰。市場波動的加劇期,外交政策和貿易摩擦可能引發市場的不確定性,對於全球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需要審慎應對的環境。

AI 普及化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2025 年將是人工智慧(AI)滲透到實體經濟的關鍵年份。AI 已不再只是技術專家的話題,而是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轉型力量。從製造業到醫療、物流和零售業,AI 的應用無處不在。這種趨勢就像 19 世紀的工業革命,徹底改變經濟運作的方式。

AI 與經濟結構的改變

AI 技術正加速實體經濟的轉型:

  1. 製造業的自動化生產:智慧工廠和自動化流水線能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效率。
  2. 醫療行業的突破:AI 輔助診斷讓醫療行業邁向精準化,大幅提升診斷速度與準確率。
  3. 零售業的個性化服務:AI 演算法能分析消費者行為,提供個性化推薦,增加客戶忠誠度和購買率。

這種普及化進程正推動各城市和企業在基礎設施與硬體上的升級。例如,英偉達的新型Blackwell 晶片將成為 2025 年的熱門科技資產,提供更快的 AI 訓練與運行速度。據分析,這款晶片可將 AI 訓練速度提高四倍,運行效率提升 30 倍,是未來數據中心建設的核心技術。

AI 推動數據中心建設的需求

隨著 AI 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中心建設需求迅速增加,但資源限制也成為主要挑戰:

  1. 土地與基礎設施限制:例如倫敦的土地價格已高達每英畝 1,700 萬英鎊,再加上有限的電力供應,許多開發商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其他地區。
  2. 新興數據中心熱點:在英國,劍橋、曼徹斯特和伯明翰成為潛在的數據中心發展城市;而在歐洲,布拉格、熱那亞、慕尼黑、杜塞爾多夫和米蘭等城市也被看好。

數據中心的核心技術供應商英偉達,將於 2025 年開始大規模出貨其最新 Blackwell 晶片。然而,由於供應受限,只有少數科技巨頭(如微軟、亞馬遜和 Meta)有望優先取得這些晶片,其他企業可能面臨供應短缺的挑戰。

AI 對勞動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AI 的滲透帶來經濟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對勞動市場造成深刻影響:

  1. 低技能工作被取代:自動化和 AI 工具可能淘汰部分重複性工作崗位,特別是在製造業和服務業領域。
  2. 技能需求的轉變:新興行業需要大量的 AI 專業技能,這對教育與技能培訓提出了更高要求。

投資人應注意這一過程中潛藏的機遇與風險。AI 技術供應商、數據中心運營商,以及專注於 AI 應用的企業(如金融科技與醫療科技公司)可能成為長期收益的來源。但需警惕過熱的市場可能引發的泡沫風險

2025年可能的情境

美國原油產量增加,油價下跌

2024 年 10 月,美國能源資訊署(EIA)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石油日產量環比增加 26 萬桶,達到創紀錄的 1,346 萬桶/日,反映出石油需求激增,達到新冠疫情以來的最高水準。然而,儘管需求上升,中國等主要石油進口國的需求增長低於預期,導致供過於求的憂慮加劇,進一步壓低了國際油價。

技術進步驅動供應增強

美國石油產量的迅速增長離不開技術的持續進步與頁岩油開採的優化。截至2024年12月6日,美國石油探勘井數量較前週增加5座至482座。這一過程就像一個家庭選擇自給自足種植蔬菜,不僅降低了對外部供應的依賴,還穩定了市場價格波動。美國能源市場的強勁供應能力,也迫使其他產油國重新評估減產策略,試圖透過削減供應來維持油價穩定。

政策支持對產量與價格的影響

共和黨執政後,預期將對傳統能源產業採取更加友善的政策,包括減少監管與提高能源產量的相關激勵措施。這些政策將推動美國石油產量持續增加,但可能對 OPEC 的減產協議構成壓力,甚至引發國際市場的價格戰。油價下跌雖然有助於降低美國國內的能源成本,對消費者及製造業產生利好,但對依賴高油價的出口國而言,或將帶來財政困難與經濟衝擊。

此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表示,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哈薩克、阿爾及利亞和阿曼於2024年12月5日以視訊會議形式,參加了第38屆OPEC與非OPEC部長級會議(ONOMM)期間的一場虛擬會議。這些國家屬於OPEC+聯盟,曾於2023年4月及11月宣布額外的自願減產措施,每日165萬桶,措施延長至2025年3月底,並計劃從2025年4月起逐月逐步減少這一減產措施,直至2026年9月底,以支持市場穩定,這一逐月增加的調整可根據市場情況暫停或逆轉。

會議旨在加強OPEC+國家的預防性措施,支持石油市場的穩定與平衡。

企業投資回升,提高生產力

隨著政治不確定性降低、減稅政策的實施,以及 AI 技術的廣泛應用,預計 2025 年美國企業投資將顯著回升。這些投資不僅能促進短期經濟增長,也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轉化為生產力的提升,形成經濟的正向循環。舉例來說,製造業可能因新技術的應用而提高效率,而服務業則可能因數位化轉型而拓展市場。

就像一家企業選擇更新設備或培訓員工,短期內雖然需要投入成本,但長期來看將提升競爭力和收益能力。這樣的經濟動力將有助於美國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並吸引更多國際資本。

AI 滲透率提升

2025 年,人工智慧技術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從專業領域逐步延伸至大眾日常應用。這種技術的普及不僅僅是一場科技浪潮,更是一場深刻改變經濟運行模式的革命,如同 1990 年代的網際網路革命。AI 將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並為美國股市注入持續的成長動能。

AI 技術不再侷限於製造業的自動化生產或醫療行業的精準診斷,現在更進一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從個人助理的智能升級到家庭設備的自動化管理,AI 正在重新定義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領域,AI 幫助學生設計定制化的學習路徑,提升學習效率;在零售業,AI 通過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實現更個性化的商品推薦;甚至在農業和物流行業,AI 技術也在優化資源配置和路線規劃,全面提高生產和運營效率。

然而,這一趨勢背後也面臨挑戰。AI 的普及將對勞動市場帶來深遠影響。低技能崗位可能被取代,而高技能崗位的需求激增,迫使企業和政府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能培訓和教育改革。這不僅是經濟結構的轉型,也是對社會適應力的重大考驗。

美國長期利率維持高位、美元維持強勢

儘管美聯儲已多次降息,但美國長期利率仍保持高位,這背後反映出多重因素。首先,美國經濟增長穩健,企業投資動能強勁,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支撐。其次,通膨預期仍維持在 2% 至 3.5% 之間,雖未失控,但足以讓投資人對未來保持審慎態度。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 10 年期和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難以顯著下降。

對投資市場而言,長期利率的高位直接影響固定收益資產的吸引力。高評級債券的資本利得空間有限,收益率上升對債券價格形成壓力,促使投資人更傾向於短期債券,因其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較低。同時,股票市場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具備穩定盈利能力的行業如科技和醫療,將成為資金的主要流入方向。

美元的強勢體現了美國經濟的領先地位和全球資金的避風港效應。隨著美元指數在高位徘徊,全球投資者更加傾向於將資金配置於美元計價資產。強勢美元對美國內部資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吸引了大量國際資金流入美國的股票和債券市場。然而,美元的強勢也帶來了外部挑戰。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上變得更昂貴,消弱美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尤其是對匯率敏感的行業如製造業和農業。這種壓力可能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對出口型企業造成不利影響。

高利率與強美元的雙重作用形成了一把雙刃劍。對於投資人來說,高利率環境需要更加審慎地進行資產配置。短久期債券成為首選,以降低利率波動帶來的風險。而在股票市場,內需驅動型行業和防禦性股票,如醫療、基礎設施和高股息股票,將成為資本的避風港。同時,強勢美元雖壓制了國際市場需求,但為美國內部市場創造了機遇。國內消費和服務行業可能因國際資金流入而受益,而出口型企業則需尋求其他市場突破口,或通過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

地緣政治穩定

隨著川普政府重新掌權,其強硬的外交政策將成為遏制衝突升級的重要力量。川普一貫採取的威懾性策略,尤其是在對俄羅斯的談判中,可能促使雙方達成一種停火或低烈度對峙的局面。這不僅有助於緩解東歐地區的緊張局勢,也為歐洲國家提供喘息機會,集中精力於內部經濟復甦。

若烏俄戰爭成功凍結,將對全球市場而言意義重大。首先,地緣政治風險的降低,將使全球市場的風險溢價下降,投資者對高風險資產的需求可能回升,從而提振股市表現。其次,能源市場的波動性也將有所緩解。俄羅斯能源供應的穩定,特別是天然氣對歐洲市場的供應,將進一步降低通膨壓力,為全球經濟的健康運行提供支持

歐洲面臨內憂外患,經濟成長緩慢

2025 年,歐洲經濟面臨內外挑戰,復甦之路舉步維艱。內部政局不穩、政策分歧和產業結構轉型的滯後,使得歐洲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失去了部分優勢,經濟增長陷入低迷。同時,外部挑戰進一步加劇歐元區的壓力,使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可能跌至平價,甚至進一步貶值。

內部挑戰:結構性問題限制經濟復甦

歐洲內部政局的不穩定仍是阻礙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例如:德國政府面臨政策分歧與內部政治壓力,使得歐盟在面對能源危機、移民政策和財政改革等核心議題上難以形成統一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削弱了市場對歐元區的信心,也限制了各國在應對全球挑戰時的協同效率。

產業結構轉型的遲滯進一步加重了歐洲經濟的疲態。傳統汽車產業作為歐洲的支柱產業,正面臨來自中國電動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在全球市場,歐洲汽車企業的市占率逐漸被蠶食,而歐洲本地的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和供應鏈配套也顯得落後,難以支撐產業的快速轉型。這種情況下,歐洲在全球高科技製造業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被削弱,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拖累。

外部挑戰:政策寬鬆與貨幣壓力

在經濟復甦動能不足的背景下,歐洲央行被迫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2024 年,歐洲央行已將存款利率降至 3.0%,並計畫在 2025 年底進一步下調至 1.75%。然而,貨幣政策的寬鬆並未完全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反而使得歐元匯率承壓。

歐元的疲弱與美元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這使歐元區進口商品成本上升,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同時對消費者購買力形成打擊。另一方面,匯率的貶值雖在短期內對出口型企業提供了一定支持,但在全球供應鏈逐漸本地化的趨勢下,其實際利好有限。種種挑戰疊加,使歐元區經濟復甦的前景不容樂觀。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可能跌至平價,甚至進一步貶值。這對歐洲經濟既有壓力,也帶來潛在機遇。匯率的貶值將提升歐元區商品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對美國和亞洲市場的出口。然而,對於以「進口能源」為主的歐洲國家來說,匯率下跌也可能加重能源成本負擔,削弱實際利潤。

Overall

2025 年,全球經濟與市場格局將在多重動力與挑戰下迎來轉型期。美國憑藉其穩健的經濟增長、強勢美元和高利率環境,將繼續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而科技創新和 AI 的普及更將為市場注入長期增長動能。同時,烏俄戰爭的凍結為地緣政治穩定提供了支撐,有助於降低全球市場風險溢價。然而,歐洲面臨的內憂外患、經濟增長的遲滯,以及歐元的持續疲弱,也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路上的不確定因素。

對於身為投資人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美國市場的吸引力在於科技和內需驅動行業,特別是在 AI、醫療和基礎設施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短久期債券和高股息股票則是高利率環境下穩健收益的選擇。同時,地緣政治穩定降低了對高風險資產的擔憂,新興市場和能源行業或將迎來資金流入。

然而,我們仍需對潛在風險保持警惕。美元強勢可能抑制國際需求,而歐洲內部結構性問題的擴大可能對全球市場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靈活應對、審慎選擇投資標的,並保持資產配置的多樣性!

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獲取更多被動收入資料

Subscribe to receive our latest updates in your inbox!

Follow me on social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