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manda0to1.com

新年開工這樣做,讓你的 2025 財務成長不迷茫!

新年開工

身為一個 INTJ,或許我不太知道要如何表現溫暖的一面,因為我比較注重的是「如何做」。對我來說,新的一年不是關於新希望,而是關於新策略。很多人會在年初立下目標,但真正關鍵的是,你有沒有方法去執行?

新年開工,你是否還沉浸在假期的悠閒,卻發現賬戶裡的數字提醒著你,該回歸現實了?或者,你帶著滿滿的幹勁回來,卻不知道該如何在財務上真正實現「開門紅」?

無論你是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還是投資人,年初的財務規劃決定了你今年的財務成長。我今天不會跟你談「相信自己」、「一切都會變好」這類心靈雞湯,而是會帶你從財務目標、投資策略到收入管理,制定一個具體可行的計畫,幫助你把握2025年的機會。

你是否也遇到了這些問題?

🔸 假期超支:紅包、聚餐、旅遊,讓你的賬戶「變瘦」了嗎?

  • 過年期間紅包、聚餐、旅遊花費大增,回頭一看,銀行存款已經「少了一半」。
  • 信用卡賬單堆積如山,還款壓力大,甚至開始分期付款,但利息卻在無形中增加。

🔸 收入停滯:你的薪資成長是否趕得上通膨?今年的職業發展是否有明確的規劃?

  • 物價越來越高,但薪資卻沒有明顯成長,年終獎金也不如預期。
  • 副業收入還沒開始,年初想要開源,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 投資迷茫,市場波動讓人不安:去年市場震盪,今年該如何調整投資組合,避免錯過機會?

  • 2024年市場震盪,去年的投資績效不如預期,現在不知道該加碼還是撤退。
  • AI、電動車、綠能股飆漲,卻不知道今年是否還有機會進場?
  • 有些人則是資產過於集中,沒做好資產配置,導致風險過高或報酬過低。

🔸 財務計畫不清晰:你有明確的存錢、投資、開源計畫,還是依舊隨波逐流?

  • 沒有明確的財務目標,賺多少、存多少、投資多少,全靠直覺操作。
  • 年初信誓旦旦要存錢,結果過幾個月就被日常開銷與衝動消費打亂計畫。
  • 沒有長期財務自由計劃,還停留在「有錢再說」的思維模式。

如果你不解決這些財務問題,今年的財務狀況可能還是會陷入「沒存款 → 沒投資 → 沒進步」的惡性循環。所以,接下來我會用 四個具體步驟,幫助你在新的一年建立穩固的財務基礎,讓你的財務狀況真正「開門紅」。

第一步:盤點財務現況,找出你的隱藏問題

新年開工的第一步,不是急著去賺更多錢,而是先了解自己的財務健康狀況,找出可能的風險和漏洞。這就像健身前要先測量體脂、體重一樣,只有先掌握現況,才能知道如何改善。

在製作資產負債表的時候,也是在盤點個人或家庭財務的現況。資產與負債不只是數字,它們代表了你的財務選擇與未來的成長潛力。

建立資產負債表

資產可分為「生產型資產」與「消耗型資產」。生產型資產能為你帶來現金流,例如股票可領股息,房地產可出租收租金。相反地,消耗型資產會隨時間貶值,且需要額外開銷,如汽車會因折舊貶值,還需負擔油錢、保養費和稅金。

負債則可分為「資產型負債」與「消費型負債」。資產型負債可幫助你增加財富,例如房貸讓你擁有能增值的房產,學貸讓你獲得專業技能,提高未來收入。但消費型負債則會讓財務壓力變大,例如信用卡債需支付高額循環利息,過高的車貸則可能佔據你薪資的很大比例,影響儲蓄與投資能力。

個人或家庭在盤點財務時,應關注能為自己帶來收入的資產,減少會讓財富持續流失的負債。這樣的調整能提高你的財務穩定性,避免因不必要的支出而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

每半年或每季更新一次資產負債表,就能檢視自己的財務進展。如果淨資產持續增加,代表你的財務狀況正在改善,你正朝著財務自由的方向邁進。如果淨資產沒有增長,甚至下降,則需要調整策略,從存錢、減少支出或降低負債三方面著手。

當你完成資產負債表後,你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

✔   你的生產型資產是否足夠?未來能否幫你帶來穩定現金流?
✔   你的負債是否合理?是否有不必要的貸款應該優先償還?
✔   你的淨資產是否逐年增長?如果持續下降,問題出在哪?

行動步驟

列出個人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 + 損益表),找出財務漏洞。
確保有3-6個月的緊急預備金,以防突發狀況影響現金流。
如果有高利率負債(如信用卡),立刻制定還款計畫,避免利息侵蝕財富。

分析你的現金流,確保支出不超過收入

即使你的資產負債表顯示你擁有一定財富,但如果你的現金流(Cash Flow)不穩定,仍然可能陷入財務危機。許多人雖然擁有房產或投資,但因日常支出過高,導致入不敷出,甚至需要舉債過日。

確保你的收入大於支出,你需要檢視三個數據:

  • 固定收入(薪資、獎金、副業收入)
  • 被動收入(股息、房租、版稅)
  • 支出(必要開支 vs. 非必要開支)

收入來源可分為固定收入與被動收入。固定收入指的是你的薪資、業績獎金或穩定的副業收入,被動收入則來自投資的股息、房租或版稅收入。當被動收入越來越高,代表你不必依賴工資,也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準。

支出則分為固定支出與非必要支出。固定支出包括房租、房貸、保險費、基本生活開銷;非必要支出則包括娛樂、購物、外食、旅遊等非必要開銷。若非必要開銷過高,會讓你難以儲蓄,甚至養成過度消費的習慣。

計算你的儲蓄率

儲蓄率 =(收入 – 支出)/ 收入

👉 若儲蓄率低於 20%,表示你的存錢能力不足,應考慮削減支出或增加收入
👉 若儲蓄率超過 30%,代表你的財務狀況較健康,可考慮提高投資比例

如何調整現金流?

削減不必要開支:訂閱服務、外食、衝動消費,是否可以減少?
增加收入來源:有沒有機會爭取加薪,或發展副業增加被動收入?
設立非必要支出上限:每月設定可花費的娛樂與購物預算,避免超支

行動步驟

✅ 記錄過去 3 個月的收入與支出,找出開銷最多的地方
✅ 計算儲蓄率,確保每月都有足夠的存款進行投資或儲蓄
✅ 設定現金流改善計劃,例如減少 10% 不必要支出、每月增加 5000 元的額外收入

找出財務隱患,優化資產與負債結構

當你完成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分析後,可能會發現一些影響財務健康的問題。這些財務隱患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讓你長期陷入財務困境,甚至影響未來的財務自由。透過優化資產與負債結構,可以降低財務風險,確保財富能夠穩定增長。

常見財務隱患與解決方案

🚨 信用卡負債過高

如果你的信用卡負債佔收入的 20% 以上,你可能過度依賴信用卡,且利息負擔沉重。長期來看,這會影響你的信用分數,也會讓利息成本蠶食你的儲蓄

解決方案:優先償還高利息負債,使用「債務雪球法」(先還小額負債增加成就感)或「債務雪崩法」(先還高利息負債降低成本)。

🚨 收入來源單一,缺乏保障

若你的收入完全來自單一來源(如正職工作),一旦失業,將沒有其他支撐。

解決方案:培養副業、投資高股息資產或發展線上收入,如部落格、線上課程、數位產品等

🚨 投資過於單一,風險過高

若你的投資過度集中在單一市場(如全是科技股或加密貨幣),你可能面臨較高風險。

解決方案:透過資產配置(如 60% 股票、30% 債券、10% 黃金)來分散風險。

提升財務穩定性

除了調整投資與收入來源,負債管理也應該納入優化範圍。過高的消費型負債,如信用卡分期、個人貸款,會讓你長期陷入財務壓力,削弱你的儲蓄與投資能力。相對而言,能夠幫助你累積資產的負債,如投資房貸或學貸,則應該被妥善管理,確保它們能夠帶來長期回報。

透過優化資產與負債結構,可以提升財務穩定性。減少不必要的負債負擔,優先償還高利率貸款,確保每月有穩定的可支配現金流。增加生產型資產,例如投資股息股或不動產,確保你的資產能夠帶來穩定現金流。提高被動收入來源,例如投資高股息股票、購買 REITs、建立數位資產收入,以減少對工資收入的依賴。這些調整可以讓你的財務狀況更穩健,也能加速財務自由的達成。

找到財務隱患後,應該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可以先列出財務改善清單,例如優先償還負債的順序、每月可投資的金額、如何逐步提升收入,並設定具體的時間表與執行方式。每半年更新一次資產負債表,追蹤自己的財務狀況,確保你的財務計劃能夠持續發揮作用。透過這樣的方式,財務會逐步改善,你也能夠更接近財務自由的目標。

第二步:設定2025年財務目標,確保成長不迷茫

完成財務現況盤點後,下一步就是設定明確的財務目標,讓你在 2025 年的財務管理有方向,而不是盲目地存錢、花錢或投資。財務成長並非偶然,而是透過有計劃的目標管理與持續執行來實現。如果沒有具體的財務目標,你的資產成長可能會缺乏方向,甚至可能因為衝動消費或錯誤的投資決策而停滯不前。

SMART 原則

在設定財務目標時,應該符合 SMART 原則,也就是具體(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實現(Achievable)、相關(Relevant)、有時限(Time-bound)。一個沒有明確數字或執行計劃的目標很難達成。

例如「我要變有錢」並不是一個有效的目標,但「我要在 2025 年底前存下 10,000 美元,並投資 50% 於 S&P 500 指數基金」則是可執行且能追蹤的目標。

財務目標設定的幾個領域

財務目標的設定應該涵蓋幾個主要領域,包括儲蓄、收入增長、投資績效、負債管理

儲蓄:你需要設定一個具體的存錢目標,確保每個月的儲蓄額度符合財務計劃。例如,若你希望在 2025 年底存下 200,000台幣,則你可以拆解為每月存16,666元,或透過額外收入來補足。這樣可以確保儲蓄計劃能夠穩定執行,而不會因為沒有具體數字而半途而廢。

收入增長:這關係到你的薪資、業績獎金、副業收入等。單靠節省開支無法真正實現財務自由,關鍵在於如何增加收入。2025 年你可以設定一個加薪目標,例如提升 10% 的薪資,或是發展一個能穩定帶來每月 5000 的副業。如果你目前的收入沒有明顯成長的空間,就可能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考慮轉換職場跑道,確保未來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投資績效:設定投資目標時,不僅要關注投資報酬率,還要確保資產配置合理。例如,你可以設定 2025 年的投資組合包含 50% 股票、30% 債券、10% 黃金、10% 高息資產,並預期獲得 8-10% 的年化報酬率。這樣的目標能夠確保你不會因短期市場波動而過度擔憂,同時也能有效提升長期財富累積。

負債管理:如果你目前還有信用卡債務或高利率貸款,應該將降低負債列為 2025 年的重點目標之一。例如來說,你可以設定在年底前完全還清信用卡債,或是將房貸額度降低 5-10%。這不僅能減少財務壓力,還能提升你的信用評分,讓未來的貸款條件更有利。

為了確保這些目標能夠真正執行,你需要制定年度行動計劃,並設定每月檢視財務進展的時間點。例如,每月第一天回顧你的儲蓄與投資進度,調整支出預算,確保各項財務目標都在軌道上。此外,使用記帳工具或財務管理 App 來追蹤你的財務數據,能夠讓你更容易掌握財務狀況,避免因為缺乏數據而無法調整策略。

行動步驟

將目標具體化(避免模糊的「我要變有錢」)
將目標分解為每月、每週的行動計畫,確保執行力
利用財務追蹤工具(如 Notion、Google Sheets、記帳 App),隨時監控進度

第三步:優化投資策略,抓住2025年的市場機會

完成財務盤點與目標設定後,下一步就是如何透過投資讓財富穩定增長。單靠儲蓄無法讓你的資產真正增加,因為通膨會逐漸侵蝕你的購買力,而投資則能幫助你透過資本成長和現金流創造更高的財務回報。2025 年的市場環境充滿變數,但這也意味著機會與風險並存。投資策略需要根據當前的市場趨勢與個人財務狀況進行調整,確保你的資金能夠在適當的風險下獲得穩定回報。

資產配置

投資策略的第一步是檢視資產配置。在 2025 年,不同資產類別的表現可能受到全球經濟情勢、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如果你的投資過度集中在單一市場,例如全數資金都放在科技股或加密貨幣,一旦市場下行,你的投資組合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因此,你需要透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調整投資組合,例如 50% 股票、30% 債券、10% 黃金、10% 高收益資產,確保不同市場波動時仍能維持穩定增長。

2025年值得關注的投資趨勢

2025 年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也需要納入考量。AI 與科技創新將持續推動股市成長,AI 應用的普及、半導體需求的增長,以及企業數位轉型,可能會讓相關產業成為長期投資標的。此外,綠能產業、電動車供應鏈與 ESG 投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將受到更多資本關注。如果你的投資組合尚未涵蓋這些成長領域,可能需要重新調整,以確保未來能夠跟上市場趨勢。

除了關注市場機會,也要確保你的投資具備現金流。透過股息股票、高股息 ETF、REITs 等方式,你可以在資本增值之外,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入,這對於財務自由的累積非常重要。投資不應該只是追求短期漲幅,而是要建立能夠長期帶來收益的資產組合。

指數型基金(ETF):適合長期投資,分散風險,如 S&P 500、Nasdaq 100。
高股息資產:如果你想要穩定現金流,可關注 高股息ETF、REITs(不動產信託)、藍籌股
美元資產:考慮購買 美債、黃金 來對抗市場不確定性。
新興市場與科技產業:關注 AI、電動車、綠能產業是否有投資機會。

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則是我認為在投資策略中不可忽略的一環。市場的波動無法避免,因此你需要設立停損、停利,避免因市場情緒影響而做出衝動決策。如果某項投資的表現不如預期,應該及時檢視原因,決定是否減碼或調整投資方向。同時,也應該定期檢視投資組合,確保資產配置仍符合你的財務目標與市場變化。

最後,投資的核心原則是 紀律與長期思維。無論市場如何變動,都應該維持紀律性的投資習慣,例如透過定期定額投資,來降低市場波動對投資成本的影響。透過紀律性的資本配置與長期持有高質量資產,你可以確保投資組合在不同市場周期中都能穩定增長。

2025 年的市場將充滿挑戰,但也蘊藏機會。關鍵在於透過資產配置、分散投資、增加現金流與風險管理,來確保你的投資策略能夠應對市場變化,並讓財富持續增長。當你掌握適當的投資策略,你將能夠在未來幾年內穩步提升財務自由的可能性,讓資本真正為你工作,而不是被市場情緒牽著走。

行動步驟

評估你的風險承受能力,確保資產配置適合你的財務目標
設立年度投資計畫,包含獲利與停損點,避免情緒化操作
每月檢視投資表現,調整資產配置

plus 提升收入與被動收入,讓錢自動為你工作

許多人認為只要省錢就能變有錢,然而,省錢只能幫助你控制支出,卻無法真正擴大你的財富規模。要實現財務自由,關鍵在於提升你的收入,並且讓錢自動為你工作。當你的收入增加,不僅可以更快達成財務目標,還能更輕鬆地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

提升收入的方式可以分為兩大類:主動收入(Active Income)被動收入(Passive Income)。主動收入來自於你的工作或事業,而被動收入則來自於你所擁有的資產或創造的現金流管道。要加速財富成長,你需要同時提升這兩種收入來源,確保你即使不工作,資金仍能持續流入。

提升主動收入、打造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是大多數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這包括你的薪資、獎金、專案收入、業務分潤等。要提升主動收入,最直接的方式是提升你的專業價值,讓自己能夠爭取更高的薪資或更有價值的機會。

提升主動收入的第一步是評估你的市場價值。如果你的薪資多年來沒有明顯成長,或者你的同事與競爭對手已經賺得比你多,這可能代表你的專業價值還有提升空間。你可以透過進修、學習新技能或獲得專業證照,來提高你的市場競爭力。例如,數據分析、AI 技術、專案管理等技能在當前市場中具有高度需求,學會這些技能能夠幫助你提升薪資或找到更好的職業機會。

除了提升技能,主動爭取加薪與升遷 也是提升收入的重要策略。如果你的工作表現良好,卻一直沒有加薪,可能是你沒有主動向主管爭取更高的薪資。你可以準備一份加薪計畫,列出你的績效、貢獻與市場薪資標準,向公司提出合理的加薪要求。如果你目前的工作環境無法提供更好的薪資待遇,考慮轉換跑道或尋找更有發展潛力的公司也是一種提升收入的策略。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自由職業者或創業者,提升收入的方式則是擴大你的業務規模或提升單位報酬。例如,提高你的定價、開發更高價值的服務,或是自動化某些工作流程,讓你的時間與精力能夠更有效率地轉換成收入。

除了提升主動收入,真正的財富增長來自於被動收入,也就是當你不工作時,仍然能夠獲得穩定現金流的收入模式。

什麼是被動收入?10 種增加被動收入的方式

薪資談判:年初是談加薪的好時機,確保你能爭取更高報酬。
副業收入:考慮發展線上業務,如寫部落格、開 YouTube 頻道、投資房地產。
投資組合現金流:建立 高股息投資組合,創造穩定的被動收入。

結合主動與被動收入,打造財務成長模式

最理想的財務策略是先提升主動收入,再將資金投入被動收入來源,最終讓被動收入超越你的生活開銷,達成財務自由

舉例來說,假設你目前每月賺取 $50,000 元,生活開銷為 $30,000 元。你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能夠產生 $35,000 元被動收入的投資組合。你可以將每月的額外收入投入股息股票、高股息 ETF,隨著時間累積,最後你的投資收益將能夠完全覆蓋你的生活費用,這時候你便實現了財務自由,即使不工作,收入仍然足夠支撐你的生活。

要達成這個目標,你需要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持續優化你的收入結構。每月檢視你的收入來源,確保你的被動收入比例逐漸增加,同時不斷學習與優化你的投資策略,讓你的資產組合能夠在市場變動中持續增長。

當你成功提升收入並建立穩定的被動收入來源,你將不再受限於工資,而是讓錢真正為你工作,最終達成財務獨立的目標,擁有更多選擇權,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行動步驟

寫下 3 個提高收入的方法,並設定具體行動計畫
開始發展至少 1 種副業,創造額外現金流
將每月被動收入的一部分再投入資產,形成財富滾雪球

從今天開始行動,讓你的 2025 年真正成長!

財務自由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透過清楚的財務規劃、紀律的執行與持續的調整,一步步累積起來的成果。現在,你已經掌握了 2025 年打造財務成長的四大步驟,從盤點財務現況設定具體目標優化投資策略,到提升收入與創造被動收入,這些都是邁向財務自由的關鍵策略。

但關鍵不在於「知道」,而在於「行動」。如果你不開始執行,這些計畫將永遠只是理論。你的 2025 年財務成長,不會因為運氣變好,而是因為你的財務決策變好了。

📌 現在就開始行動,確保你的財務計畫不只是空想,而是能真正改變你的未來。

立即行動的五個步驟

製作你的資產負債表,清楚了解你的財務現況

設定 2025 年的財務目標,並將其拆解為可執行的月度計劃

優化投資組合,確保你的資產能夠穩定成長,並設立風險管理機制

✅ 提升收入與開發被動收入來源,確保你的財富能夠自動增長

✅ 每月檢視財務進度,根據市場變化與個人狀況調整策略,確保自己始終在財務成長的正確道路上

記得:成功不是來自於一次性的決定,而是每天持續做出正確的選擇。當你開始有意識地管理財務,你會發現,你的財務狀況開始變得更穩定,你的選擇變得更多,你的未來變得更可控。

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獲取更多被動收入資料

Subscribe to receive our latest updates in your inbox!

Follow me on social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