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的第二週,對全球投資人來說,是一場市場與政策的雙重衝擊。股市暴跌(從年初高點回落超過20%)、美債殖利率飆升、川普推出125%的對中關稅、特斯拉在中國訂單風暴初現、美國3月CPI與PPI數據釋出、消費者信心探底,這一連串重磅事件像骨牌般接連引爆市場的不安與資金轉移潮。
而全球機構投資人也開始重新思考對美國資產的曝險配置。也有讀者詢問我,是否會真的迎來經濟衰退?讓我們逐一分析。
2025年4月的第二週,對全球投資人來說,是一場市場與政策的雙重衝擊。股市暴跌(從年初高點回落超過20%)、美債殖利率飆升、川普推出125%的對中關稅、特斯拉在中國訂單風暴初現、美國3月CPI與PPI數據釋出、消費者信心探底,這一連串重磅事件像骨牌般接連引爆市場的不安與資金轉移潮。
而全球機構投資人也開始重新思考對美國資產的曝險配置。也有讀者詢問我,是否會真的迎來經濟衰退?讓我們逐一分析。
截至2025年3月底,美國聯邦總債務已突破 36兆美元,光是一年的利息支出就高達 1~1.1兆美元,這相當於美國全年聯邦預算的六分之一。
這代表什麼?
美國正處於「高利率+高負債」的死亡交叉中,利息支出正蠶食國防、基建、醫療等其他預算空間。
雖然美國就業市場仍活絡,消費支出強勁,但背後靠的是高赤字與舉債支撐的虛胖現象,整體經濟猶如一個吹大的氣球,一旦市場對「美國是否能永續借錢」產生懷疑,資產泡沫將無一倖免。
想像一下,你剛準備好一杯熱咖啡,打開投資 app,結果映入眼簾的是紅通通的數字 — 那斯達克指數大跌 14%。到底該怎麼辦?
這時你的心跳開始加速,腦中閃過各種想法:「是不是該賣掉股票止損?」「這次會不會像 2008 年金融危機一樣?」「還能回本嗎?」相信這種場景,幾乎每個投資人都經歷過。股市暴跌帶來的不僅是帳面上的虧損,還有心理上的衝擊。尤其當媒體開始渲染「股災」「熊市來臨」等字眼時,市場上的恐慌情緒會被放大,讓人忍不住想要做出「自保」的動作:清空持股,退出市場。
但,這真的是對的選擇嗎?
2025 年,全球經濟與市場格局將在多重動力與挑戰下迎來轉型期。美國憑藉其穩健的經濟增長、強勢美元和高利率環境,將繼續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而科技創新和 AI 的普及更將為市場注入長期增長動能。同時,烏俄戰爭的凍結為地緣政治穩定提供了支撐,有助於降低全球市場風險溢價。然而,歐洲面臨的內憂外患、經濟增長的遲滯,以及歐元的持續疲弱,也將成為全球經濟復甦路上的不確定因素。
對於身為投資人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美國市場的吸引力在於科技和內需驅動行業,特別是在 AI、醫療和基礎設施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短久期債券和高股息股票則是高利率環境下穩健收益的選擇。同時,地緣政治穩定降低了對高風險資產的擔憂,新興市場和能源行業或將迎來資金流入。
2024年,日本地震引發全球供應鏈中斷,尤其影響半導體和汽車產業,推動企業多元化供應鏈策略。全球碳中和進程加快,歐盟徵碳稅、中國投資清潔能源,美國推綠氫政策,能源轉型加速。AI技術進入應用元年,提升醫療、金融與自動駕駛效率,促進科技股增長。同時,本田與日產宣布合併應對電動車競爭,中國電動車出口大增挑戰歐美市場。俄烏戰爭升級,能源與糧食市場波動;美中貿易戰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黃金價格因避險需求上漲27%,而各國貨幣政策調整緩解通膨壓力,顯示全球經濟在動盪中尋求穩定。
聯準會在12月19日的降息符合市場預期,但其鷹派立場及鮑威爾在記者會中的謹慎表態,讓市場對未來政策方向充滿不確定性。鮑威爾強調,未來的降息幅度將依據通膨和經濟數據進行調整,而非依靠固定政策框架。這也表明,雖然聯準會進行了降息,但對未來政策調整持謹慎態度,並暗示可能維持較高的利率水平以控制通膨。
此外,川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如減稅、非法移民驅逐及貿易戰)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未來通膨和經濟增長的擔憂。聯準會選擇提前釋放「利空」訊號,旨在減少市場的過度波動,並加強對投資者的預期管理。
此次鷹派降息使市場重新評估風險資產的價值,特別是高負債和高估值的成長型股票承受了更大壓力。然而,歷史經驗表明,只要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健,高利率環境下的股市仍有能力實現穩定增長。
在川普的競選活動中,他多次強調自己能夠解決通膨問題,並承諾將快速恢復美國經濟。他主打“降低生活成本”的口號,並聲稱自己在任內曾成功降低稅負、穩定能源價格,未來也將繼續採取類似策略。他的演講中不斷重申:“我會將通膨徹底消滅,讓美國再次回到經濟繁榮的正軌。”
所以選民將票投給川普,主要是因為對拜登經濟政策的失望以及對高通膨、高利率和生活成本飆升的不滿。而川普利用這一點,透過強而有力的經濟承諾,重新贏得了選民的支持。經濟問題顯然成為了2024年選舉的決定性因素。
自從拜登於 7 月宣布退選後,賀錦麗接棒成為民主當總統候選人,自此以後民主黨與共和黨民調差距快速拉近,在9/11,川普和賀錦麗進行了第一次的首場總統辯論,不外乎就是唇槍舌戰和互相指責,不過在辯論後賀錦麗勝率似乎小幅拉高,也能看出市場認為賀錦麗本次略勝一籌。不過截至當前,據《經濟學人》21日公布的上次預測,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的機率為54%,超越賀錦麗的45%,這是該模型8月以來首次預測特朗普勝選。《經濟學人》最近兩次民調結果的大幅變化都出乎意料。
在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宣布9月降息降息2碼(0.5個百分點),這時許多分析師都紛紛預測美國會在一年內完成降息,那為什麼大家會這樣預測呢?
2 碼並不是降 2% 的意思,每一碼等於 0.25%,因此這次以 % 數來看的話,就是降 0.5%。另外,0.25% 也等於 25 個基點(bps, basic points),每一個基點是 0.01%。通常美國最小的升降息單位為 1 碼
其實美聯儲一直以來都是實施「慢加息」、「快降息」的節奏。加息會慢主要是讓市場好消化;降息會刺激人去買房,如果長時間的降息,買房的人就會不想現在買,也就會沒辦法刺激到經濟,甚至可能會反效果
在7月的FOMC會議上,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鮑威爾表示,降息的時間接近,如果條件符合,最快可能在9月降息。降息的三個條件為通膨下降、經濟成長保持合理強度和勞動市場穩定。
美國薪資通膨持續降溫,7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創3年新低。就業市場逐漸從過熱中放緩,失業率上升,7月非農就業數據因颶風影響而不如預期。儘管「薩姆規則」被觸發,表明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但經濟學家表示,目前美國尚未陷入衰退,但需密切關注。
總體來看,美國經濟目前並未陷入衰退,但風險正在增加。聯準會可能在9月降息,以應對經濟變化和潛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