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的競選活動中,他多次強調自己能夠解決通膨問題,並承諾將快速恢復美國經濟。他主打“降低生活成本”的口號,並聲稱自己在任內曾成功降低稅負、穩定能源價格,未來也將繼續採取類似策略。他的演講中不斷重申:“我會將通膨徹底消滅,讓美國再次回到經濟繁榮的正軌。”
所以選民將票投給川普,主要是因為對拜登經濟政策的失望以及對高通膨、高利率和生活成本飆升的不滿。而川普利用這一點,透過強而有力的經濟承諾,重新贏得了選民的支持。經濟問題顯然成為了2024年選舉的決定性因素。
在川普的競選活動中,他多次強調自己能夠解決通膨問題,並承諾將快速恢復美國經濟。他主打“降低生活成本”的口號,並聲稱自己在任內曾成功降低稅負、穩定能源價格,未來也將繼續採取類似策略。他的演講中不斷重申:“我會將通膨徹底消滅,讓美國再次回到經濟繁榮的正軌。”
所以選民將票投給川普,主要是因為對拜登經濟政策的失望以及對高通膨、高利率和生活成本飆升的不滿。而川普利用這一點,透過強而有力的經濟承諾,重新贏得了選民的支持。經濟問題顯然成為了2024年選舉的決定性因素。
自從拜登於 7 月宣布退選後,賀錦麗接棒成為民主當總統候選人,自此以後民主黨與共和黨民調差距快速拉近,在9/11,川普和賀錦麗進行了第一次的首場總統辯論,不外乎就是唇槍舌戰和互相指責,不過在辯論後賀錦麗勝率似乎小幅拉高,也能看出市場認為賀錦麗本次略勝一籌。不過截至當前,據《經濟學人》21日公布的上次預測,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的機率為54%,超越賀錦麗的45%,這是該模型8月以來首次預測特朗普勝選。《經濟學人》最近兩次民調結果的大幅變化都出乎意料。
在主席鮑威爾 (Jerome Powell)宣布9月降息降息2碼(0.5個百分點),這時許多分析師都紛紛預測美國會在一年內完成降息,那為什麼大家會這樣預測呢?
2 碼並不是降 2% 的意思,每一碼等於 0.25%,因此這次以 % 數來看的話,就是降 0.5%。另外,0.25% 也等於 25 個基點(bps, basic points),每一個基點是 0.01%。通常美國最小的升降息單位為 1 碼
其實美聯儲一直以來都是實施「慢加息」、「快降息」的節奏。加息會慢主要是讓市場好消化;降息會刺激人去買房,如果長時間的降息,買房的人就會不想現在買,也就會沒辦法刺激到經濟,甚至可能會反效果
在7月的FOMC會議上,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鮑威爾表示,降息的時間接近,如果條件符合,最快可能在9月降息。降息的三個條件為通膨下降、經濟成長保持合理強度和勞動市場穩定。
美國薪資通膨持續降溫,7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創3年新低。就業市場逐漸從過熱中放緩,失業率上升,7月非農就業數據因颶風影響而不如預期。儘管「薩姆規則」被觸發,表明經濟衰退風險上升,但經濟學家表示,目前美國尚未陷入衰退,但需密切關注。
總體來看,美國經濟目前並未陷入衰退,但風險正在增加。聯準會可能在9月降息,以應對經濟變化和潛在風險。
無論誰當選,投資者都應根據政策變化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保持多樣化,以應對不同政策可能帶來的市場變化。川普的政策可能短期內促進經濟增長,但需警惕貿易摩擦和財政赤字風險;拜登的政策則強調長期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綠色能源和基礎設施投資方面,但需考慮加稅對企業的影響。
7/5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了,6月份的非農就業報告,單月新增20.6萬,高於市場預期的19萬,但從細節來看是相對弱的,僅管非農就業數據稍稍高於市場預期,但3/4來自兩個相對不具循環性的產業:政府部門、醫療服務;而具有循環性的產業則是下滑:零售業、製造業
五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3%,核心CPI年增3.4%是2021年4月以來最低,幾乎回到通膨剛開始的位置,雙雙低於市場預期,這是今年第一次CPI 低於市場預期,公布當時讓黃金、道瓊都瞬間拉升。
昨天歐洲央行(ECB)宣布下調利率25個基點,將存款便利利率從4.00%下調至3.75%。這一舉措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市場早已預期到這次降息。這也是自2019年以來,歐洲央行首次進行降息操作。
歐洲央行的降息決定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與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有著緊密的聯繫,這兩者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央行。歐洲央行和美聯儲的政策動向往往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因此,歐洲央行此次降息,是否意味著全球進入降息格局,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鮑威爾在阿姆斯特丹參加了一場由Foreign Bankers Association舉辦了座堂,他提及了再次通膨的三個分類:核心商品的通膨、住房服務通膨、其他核心服務的通膨。他表示核心商品的通膨如同預期的回落,但是住房服務通膨回落的比想像中的慢,新租約的年增已經放緩了一陣子,但卻沒有顯示在屋主等值租金(OER)裡通膨,主要是因為「時間差」,從房租市價年增下滑到住房服務通膨下滑,這個時間差很長。且只要新租約的年增持續緩漲,他會反映在住房服務通膨上的,只是時間差的問題。
現在市場上因為超額儲蓄花完了而開始緊張,認為美國經濟要開始走弱了,因為沒錢了,所以要違約了開始欠債,最後可能因為信用危機導致金融風險,形成系統性風險。但真的會這樣嗎?
如果大量的底層無法支付如此高額的貸款或保險費等等,聯準會難道不會做任何事情,眼睜睜看著金融風險的形成嗎?其實這時候,聯準會只要降習,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只是不要太晚做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