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貓理論 暫時的反彈 (2)

死貓反彈理論,一個暫時的反彈

文章內容

死貓反彈明顯地描述了一種金融現象:持續下跌的股票突然暫時恢復,然後在沒有合理原因繼續下降趨勢。就像是一隻死貓,如果它從足夠高的地方掉下來,也會彈跳。

來源歷史

死貓彈跳一詞首次在金融時報於 1985 年 12 月 7 日在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中介紹。他們利用「dead cat bounce」來描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股市嚴重下跌後的反彈:「儘管昨天有證據顯示買入息,但他們表示上漲部分是技術性的,並警告不要結論近期市場下跌已經結束。這就是我們稱為「死貓跳躍」的東西,一個經紀人直接說。」這個短語在 1990 年代被引用,並在 2000 年代廣泛使用。

什麼是死貓反彈?

要理解「死貓反彈」策略,可以想象一棟高樓,頂部有一隻貓代表著下跌的市場。這棟建築象徵著金融資產的下行趨勢。想象有人不道德地將貓從建築物上扔下。

當貓碰到地面時,它會暫時反彈,這反映了市場在長期下跌之後的短期上行動作。重要的是要注意,反彈並不意味著貓活了過來,正如市場的反彈並不保證持續的上行趨勢。這就是「死貓反彈」策略的精髓 — 區分真正的反轉和僅僅是暫時的反彈。

形成死貓反彈的原因

  • 空頭回補:先前出售該資產的交易者將其買回以補倉,導致價格暫時上漲。
  • 投機性買入:有些投資人買進正在下跌的資產,希望能利用他們認為的便宜貨,短暫推高價格。
  • 技術支撐位:資產觸及技術支撐位,當交易者對這些關鍵價格點做出反應時,會引發暫時反彈。
  • 正面消息:與資產相關的正面消息,例如公司的成本削減措施、強勁的國家 GDP 成長,甚至謠言,都可能引起暫時的樂觀情緒和購買興趣。

死貓反彈的例子

思科系統的股價在 2000 年 3 月達到每股 82 美元的峰值,隨後在 2001 年 3 月網路泡沫破裂期間跌至 15.81 美元。3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思科經歷了多次死貓反彈。到2001 年11 月,該股回升至20.44 美元,但到2002 年9 月又跌至10.48 美元。價格的三分之一。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 2020 年春季全球 COVID-19 大流行爆發後的市場價格走勢。打擊和恐慌開始了。但這是典型的死貓反彈,市場隨後在接下來的兩週內又下跌了 25%。直到 2020 年夏季,市場才開始復甦。

死貓的彈性能持續多久?

死貓反彈可以在任何時間範圍內發生。但反彈通常是短暫的,約 3 到 15 天,不過還是要注意每次彈跳都是不同的,長的話也可能持續幾週,若反彈持續,可能會出現逆轉。

除了反彈的持續時間外,也要注意反彈的幅度。價格大幅上漲並突破先前的波動高點,表明反轉可能正在發生。另一方面,上升趨勢,是由一系列上升的波動高點和上升的波動低點創建的。例如,價格移動到先前波動上方,然後下跌,但保持在先前波動低點上方,然後回到波動高點上方。這表明該資產處於上升趨勢,但正在發生逆轉。

如何識別「死貓反彈」?

死貓反彈價格模式可以用作股票交易技術分析方法的一部分,但也可以用在其他市場,如外匯市場。技術分析將死貓反彈描述為一種持續模式,當前下跌的逆轉後是顯著的價格上漲。一些短期交易者可以從此獲利。這種現象在發生時很難識別,市場的峰值和低點也很難識別,模式通常只能在後面看來識別。

  1. 反彈期間的成交量可能低於先前的反彈,顯示買盤興趣減弱這顯示反彈並非由強勁的基本面因素推動。
  2. 價格上漲未能超過先前的阻力位和下降趨勢之前的水平。它也往往會迅速反轉,回落至反彈前設定的低點以下。
  3. 移動平均線等技術指標並未完全交叉以表示趨勢已確認有變化。勢頭也沒有明顯轉向正面領域。
  4. 從根本上說,推動最初下跌的根本原因並沒有發生有意義的改變。這表明任何復甦都不太可能持續。
  5. 價格的上漲不會得到基本面或技術分析的支持。

如何交易死貓反彈?

當交易者注意到可能是潛在的死貓反彈時,要考慮建立空頭頭寸,以利用持續的下跌趨勢。由於反彈有時可能是真實的,導致快速回漲,因此謹慎的做法是等待確認下跌趨勢,注意需要在特定區域設置止損,而止損的位置,就在反彈高點上方。

正如上面的死貓反彈圖表所示,這表明反彈期間的最新支撐位已經失敗,表明下降趨勢可能會持續。如果價格未能突破先前的阻力區域或先前的支撐位(現在充當阻力位),則可以對下降趨勢的延續更有信心。

死貓反彈的重點

  •  反彈通常發生在價格嚴重且長期下跌之後。
  • 價格會在短時間內急劇上漲,有時是幾天或幾週,但有時會延長到幾個月。
  • 反彈沒有基本面好轉支撐,起初似乎扭轉了普遍的下跌趨勢,但價格很快就恢復下跌,往往超過先前的低點。
  • 是由短期反應驅動的,例如交易者認為底部已經到來而平倉空頭部位或逢低吸收,而不是潛在市場基本面的變化。
  • 它被認為是技術分析中的延續模式,而不是趨勢反轉。
  • 死貓彈跳模式通常只能在事後才意識到,而且很難即時辨識。

 

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獲取更多被動收入資料

Subscribe to receive our latest updates in your inbox!

Follow me on social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