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念博士?一個三十多歲的自我對話

今年我會完成MBA學位。過去這段時間,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專業知識的累積與職涯的摸索上,最近卻開始思考一個問題:要不要繼續念博士?這個問題的出現,其實不只是來自學術熱情。它更像是某種人生轉彎處的提醒:提醒我再一次停下腳步,誠實地問問自己:「接下來,想要怎麼過?」

人生規劃

今年31歲的我,正準備迎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隨著碩士學業接近尾聲,也到了下一階段的選擇,這不只是職涯規劃的轉折點,更是整個人生節奏的轉換期。目前也和男友正討論著未來可能的家庭計畫,像是結婚、生小孩,也開始思考生活型態會如何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念博士」變成了一個更複雜的選項,不再只是單純對學術的熱情或專業深耕的想像,還包含了現實層面上的時間與精力配置。

現階段是否合適?

前幾天,我和一位正在師大攻讀博士的朋友聊到這個話題。他鼓勵我,如果有念頭,就去念看看,不需要預設太多立場。他說,博士的過程本身就像是一段旅程,有些東西是你走進去了才會發現,收穫與成長往往不在起點能被看清楚。他這番話讓我鬆了一口氣,也暫時放下對未來的某些框架與執著。

我也向他坦承,這段時間常常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真正拿得出手的成就,尤其是在三十歲這個年紀,看到別人都在各自的跑道上前進,內心難免會焦慮、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落後了。他告訴我:「每個人的人生節奏真的不一樣,不用急著證明什麼。」

他的這句話,讓我想起自己一直以來很喜歡的一段話: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Someone become a CEO at 25, and died at 50, while another become a CEO at 50, and lived to 90.

Someone still single,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Obama retires at 55, but Trump starts at 70.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some might seem to behind you.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So RELAX. You’re not LATE. You’re not EARLY.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

這段話對我來說,是一種提醒,也是一種安撫。它讓我重新理解,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不一定都要以「快」與「成就」來衡量。有時候,懂得等待、懂得觀察、懂得沉潛,才是真正為自己準備。等的是方向更清晰的那一刻,是心態更成熟的那一刻。

博士這條路也是如此。不是現在不走,就代表永遠不會走;也不是別人選擇了,我就非得立刻跟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時間軸,而我正在學習的,是尊重自己所處的節奏與階段。

就像我碩士班的一位同學,他現在也正考慮是否繼續攻讀博士。對他來說,這幾乎是一條順勢而為的路,因為他的人生已經相對穩定,有家庭的支持,小孩也上小學了,生活的節奏允許他全心投入長時間的學術研究。

而我目前的狀況則不同,正在人生轉換的過渡期,生活中還有許多變因與可能性。我與男友正討論未來是否進入家庭,工作與個人計劃也在重新調整與盤整。在這樣的階段,讓我越來越清楚,現階段最適合我的做法,應該是:先把碩士階段完成,把眼前這一段過好,並保留未來的彈性。

如果有一天,我更明確知道自己想要深入研究的主題,也有足夠的穩定支持去完成它,那時再回頭念博士,也會是一次更成熟、更心甘情願的選擇。

博士學位的價值

我始終尊重博士學位的深度與意義。像是 AMD 執行長蘇丰姿日前在台大的演講中提到,博士的最大價值在於「你會專注在一個世界上沒有人處理過的問題上」。那不只是技術的挑戰,更是一種對未知的探索與知識的貢獻。博士學位不只是一張文憑,而是一種養成——它培養的是長時間思考的能力、解構問題的架構力,以及獨立完成研究的堅持。

這些能力無論在學術界、業界,甚至創業領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我不會否定它的意義,我只是更務實地問自己:我現在的人生階段,是否真的適合走這條路?

深耕型 VS 擴散型人生

這陣子我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風格。我是想要那種「深耕型人生」,在某個領域投入十年二十年、持續研究與突破?還是我其實更傾向「擴散型人生」,橫跨不同領域、整合多元經驗、用創新的方式去影響世界?

我發現我目前比較偏向後者。我喜歡跨界實作,也正在經營自己的內容品牌,未來也希望透過結合金融專業、證照與實戰經驗,走一條屬於自己的顧問與創業之路。與其急著鑽研某一個狹窄的研究議題,不如先拓展廣度、擴充視野,把自己放進市場裡面試煉

所以對我來說「現在先不念博士」不是放棄,而是一種負責任的延後。我相信博士是一條值得尊敬的路,只是每個人適合走上去的時間點不同。當我未來的生活結構更穩定,或當我真的遇到某個我願意花好幾年去深耕的研究主題時,那時候再投入,也會是更成熟的選擇。

這世界不是只有一條「對的路」,人生不是競賽,而是選擇與堆疊。博士不是成敗的分界線,而是你是否清楚自己此刻最需要什麼。

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獲取更多被動收入資料

Subscribe to receive our latest updates in your inbox!

Follow me on social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