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ing soon

「自律及自由」:一步驟讓你無痛自律養成

文章內容

你覺得自律重要嗎? 俗話說「自律即自由」,但講到自律,一般人都會覺得一定很辛苦,要犧牲很多娛樂時間,才能換取一個習慣的養成,到底有沒有什麼無痛方式,可以慢慢讓我們成為一個能自律的人呢?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步驟就可以讓你無痛將自律養成!

理解自律的真正含義

自律是就算沒有人管你,你也能夠管理自己,也就是在什麼時間就能去做某事的能力。

它就跟你每天打電動、追劇一樣,都是一種生活方式,只是打電動、追劇是放鬆壓力的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會為你帶來進步等。而你怎麼想會決定你過什麼生活,如同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書中提到一個公式

「想法 – 行動 – 結果」

自律起源於你對生活不滿,想讓生活更好而產生的想法,這想法會促使你做出很多你以前不會做的事情,就像我開始閱讀、學習投資理財、運動等,而這些「行動」慢慢的會變成「自律」,進而改變你的生活

我如何發現自律的重要性?

在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跟大多數的大學一樣,除了工作之外,平時最大的樂趣是追劇,然而我那時候在追一些美國的真人秀(Selling Sunset、Keep up with Kardashian),撇除掉他們在裡面奢華的形象和各式各樣的八點黨劇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在這麼忙碌的行程中,還能維持好身材,甚至是一邊建立自己的品牌、事業。而這之中的核心關鍵就是「自律」

上天是公平的,大家都是一天24小時,要如何運用這24小時,就是個人的安排,而這更會影響你往後的成就

3個要自律的原因

掌控自己的人生

你有沒有種被時間、被生活追著跑的感覺?感覺都是「被動」的在做事。或者說你每天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麼,時間就過去了,你會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你沒有掌控你的生活,而是讓身邊的人事物影響你要做什麼

相信大多數的人在看劇時,都容易一集接著一集看下去,甚至熬夜也要把它看完,而該做的工作、作業卻都沒有完成時間就這樣過去了,導致你會有種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的感覺。

自律讓你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讓你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被外界因素左右,且會產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之外,還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由。當我們能夠約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時,我們就能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提高工作效率

試問:同樣一件工作,你要加班才能完成,別人花規定的一半時間就能完成,誰的效率比較高?

或許你會認為,你犧牲了下班時間,代表認真負責啊。但為什麼別人卻能花一半的時間就完成?會不會是你在做工作的時候,滑個手機或回個訊息,而時間就在不知不覺浪費掉了

自律的人會專注在工作上,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不會因為外在因素擾亂他們的工作狀態。因為他們知道,現在花一點時間專注做事,待會就可以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記得:自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

當我們能夠按時完成工作、遵守時間表、專注於任務時,我們就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和資源,提高工作效率,並取得更好的成果。

實現目標

自律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如果你有常在看勵志類的書籍,或是觀察一些創業家,你都會發現成功人士都有自律的習慣。

Elon Musk 作為特斯拉和SpaceX的創辦人,馬斯克被廣泛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他的成功不僅來自於對科技的熱愛,更來自於他的嚴格自律。馬斯克每天的日程安排都是非常緊湊的,他對時間的利用非常高效,並且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其他像是,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4.30就起床,而巴菲特、比爾蓋茲每天都會讀5個小時的書、已故的美國球星柯比·布萊恩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練球等等,這背後的自律,都跟他們的成功脫不了關係

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像他們一樣,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式。重點在於他們因為有這些習慣所以實現他們的目標而成功。

你只要有好習慣,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你也可以跟成功人士一樣達到自律並且實現你的目標,且更容易成功

如何開始自律的步驟

設定明確的目標

首先,我們需要設定明確、具體的目標。

可以利用 1954 杜拉克「目標設定 SMART 原則」,可以用在職涯、公司事業、健康管理目標等

S=Specific 精確具體

具體性是確立目標的第一步。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清晰、具體的,而不是模糊的。

舉例來說,假設我們的目標是「每天運動」。這個目標並不夠具體。相反,我們可以將目標具體化為「每天早上7點起床,跑步30分鐘」。這樣我們就清楚地知道應該在何時、何地、做什麼。

M=Measurable 可衡量的

目標必須是可量化的,也就是我們需要有明確的標準來衡量進展。這樣才能知道我們是否已經實現了目標,而且還可以及時調整策略。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每天運動」,我們可以將其具體化為「每周運動5天,每次至少30分鐘」。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每週的運動頻率和時間來衡量自己的進展。

A=Attainable 可達成的

目標必須是可行的,也就是說目標應該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下是實現的。我們不應該設定過於理想化或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情況來確立目標。

舉例來說,我們平時很少運動,那麼將目標設定為「每天運動2小時」可能就不太可行。相反,我們可以先從較小的目標開始,逐步增加

R=Relevant 與其他目標有相關性

目標必須與我們的整體目標和價值觀相關聯。也就是說我們設定的目標應該與長期計劃保持一致。如果我們的目標與我們的核心價值觀不符,那麼我們就很難堅持下去。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整體目標是改善健康,那麼設定每天運動的目標就是相關的。

T=Time-based 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我們需要確定實現目標的時間點或期限,這樣才知道我們應該在什麼時候達到目標,並且可以更好地規劃和控制我們的時間。

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將目標設定為「每天早上7點起床,跑步30分鐘」,並且在每天的行程中為此安排固定的時間,這樣我們就有了明確的時間限制。

分解目標

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這樣可以使目標更容易實現,並且更容易衡量進展。

透過原子習慣:介紹了小變化如何隨時間帶來重大改善的概念,強調了持續小步驟在自律養成中的重要性。所以將大目標分寫小目標,就可以使目標更容易實現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目標是「提升工作效率」,我們可以將其分解為「學習時間管理技巧」、「減少浪費時間的行為」等。

制定具體的計劃

根據分解出的小目標,制定具體的計劃。

這些計劃應該清楚地指明了應該如何達成目標,包括具體的行動步驟、時間表和資源分配

舉例來說,如果我們的小目標是「學習時間管理技巧」,我們的計劃可以包括「每天早上閱讀一篇時間管理的文章」、「參加時間管理課程」等。

執行計劃

一個好的計劃如果沒有執行的話,就只是一張紙。

所以在設定完目標、分解目標、制定具體的計劃後,我們就需要付諸行動,按照計劃逐步實現目標。

這需要堅定的決心和毅力,並且需要不斷地調整計劃以應對各種情況,來逐漸培養自律,並慶祝每一個小勝利

記住:在堅持的路上是很辛苦的,所以當你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你也可以犒賞一下自己。

消除阻礙進步的成癮行為

相信當你在開始改變你的習慣前,都有阻礙進步的成癮行為,像我自己就是過度滑手機。

以下是舉我滑手機的例子,來消除成癮行為的方法

    • 方法1:使觸發點消失,例如關閉通知或將手機設置為勿擾模式。
    • 方法2:使慾望變得不吸引人,比如列出睡前使用手機的負面影響,會影響視力等。
    • 方法3:使行動變得困難,如將手機放在遠處或設置應用鎖定計時器。
    • 方法4:使後果變得不滿意,例如使用計分板追踪進度並為未達成目標設定後果。

一步驟讓你無痛自律養成

在原有的壞習慣後,加上一個好習慣。

這個方法是我自己最常用的方法

之前的壞習慣都是累積出來的,所以要你一下子戒掉這個壞習慣會很難,因為你已經習慣了每天享受這種甜蜜的味道。透過加上一個好習慣,來慢慢改善,你才不會覺得很痛苦

像我之前常常在學習或工作時,沉迷於社交媒體,浪費大量時間,所以在戒掉這個壞習慣時,我在後面加上了一個好習慣。像是:每次使用社交媒體超過15分鐘後,就要進行5分鐘的專注學習或工作。這樣做有助於提高你的學習效率,同時控制社交媒體使用時間。

案例分享

Sara Blakely

作為Spanx的創辦人,蘇格是美國最成功的女性企業家之一。她的成功來自於她的自律和毅力。蘇格在創業之初曾被多家投資者拒絕,但她沒有放棄,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她的自律讓她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並成功地將Spanx建成了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

Jeff Bezos

亞馬遜的創始人和執行長,盧梭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成功來自於他的自律和毅力。Jeff Bezos 在創業之初也曾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但他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自律讓他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目標,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並建立了一個全球知名的企業帝國。

以上這些案例都是知名的創始人,但不是說你需要和他們一樣,成為一位很厲害的企業家,只是他們背後的邏輯都是:自律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無論是Sara Blakely 還是 Jeff Bezos ,他們的成功都來自於他們的自律和毅力。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我們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更好的自己。讓我們從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堅持自律,實現目標!

不自律會怎樣?

不自律不會怎麼樣,只是會讓你的目標無法實現,因為缺乏自律意味著缺乏對目標的堅持和努力,往往會在面臨困難時放棄。還會浪費時間和資源,沒有自律表示缺乏對時間和資源的有效管理,往往會陷入拖延和浪費時間的惡性循環中,最終導致時間和資源的浪費,錯失了寶貴的機會。最後可能會陷入負面循環,缺乏自律容易讓我們陷入負面的循環中,無法有效應對困難和挑戰。

複利效應

時間一長了,就會有感覺,這就是俗稱的複利效應,不論是負面影響,還是正面影響,都會受到複利的效應。像是,體重愈來愈高,身體愈來愈差,皮膚愈來愈粗等等

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獲取更多被動收入資料

Subscribe to receive our latest updates in your inbox!

Follow me on social
Tags: No tags

Add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