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選擇權基本定義
選擇權(Options,常簡稱OP)又稱為期權,是一種「未來可以用特定價格買賣商品的憑證」。
選擇權是一種可以交易的權利,賦予買方在特定日期之前,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選擇。
買方 v.s 賣方的角色與風險
買方:可以將買方想成「購買保險的顧客」,我們支付一筆權利金,獲得選擇是否履約的權利。無論最終是否履約,此金額均不退還,買方的風險僅限於已支付的權利金。
賣方:可以將賣方想成「賣保險的保險公司」,收取權利金,需承擔履行合約的義務。在買方選擇履約時,賣方必須按照合約內容執行買入或賣出的義務,因此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此外,為了保障能夠履行義務,賣方通常需要繳納一筆保證金作為擔保。
選擇權的基本概念
- 履約價(Strike Price)
這是選擇權買方有權買入或賣出的價格。投資人需根據履約價來判斷選擇權的價值是否具吸引力。 - 到期日(Expiration Date)
選擇權是一種有期限的商品,到期後即失效。台灣的選擇權通常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三到期。 -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權利金是選擇權的價格,代表買方支付給賣方的費用。它由內涵價值(Intrinsic Value)與時間價值(Time Value)組成。
選擇權的2種主要類型
買權(Call Option)
買權賦予持有者在未來特定日期(或之前)以特定價格購買標的的權利,但非義務。白話一點就是:買權就是讓你可以用約定好的價格,在未來某個時間(或更早)買下特定標的,但你可以選擇要不要買,完全隨你。
通常是投資者預期標的價格將上漲,可以購買買權從中獲利。
- 買方:支付權利金,享有標的資產價格上漲的潛在收益。
- 賣方:收取權利金,有義務在行使時以協定價格出售標的資產。
賣權(Put Option)
賣權賦予持有者在未來特定日期(或之前)以特定價格賣出標的的權利,但非義務。白話一點就是:賣權就是讓你可以用約定好的價格,在未來某個時間(或更早)賣出特定標的,但你可以決定要不要賣,完全隨你。
通常是投資者預期標的價格將下跌,可以購買賣權以對沖風險或從價格下跌中獲利。
- 買方:支付權利金,享有標的資產價格下跌的潛在收益。
- 賣方:收取權利金,有義務在行使時以協定價格買入標的資產。
期貨
每當要耕作的時間,農夫 Dan 會依照自己的判斷和能力,決定要種多少的農作物,但是又會擔心玉米的價格在之後大幅下降,影響到獲利;而購買人 Amanda 則是會擔心玉米的價格大幅上升,或是自己拿不到需要的數量。
農夫Dan 與購買人 Amanda約定:
在收成時以約定價格收購約定數量的玉米,並且Amanda會先給予一定的預付金,來讓農夫Dan不用擔心商會只是口頭約定而不會實際來購買,這就是早期的期貨合約,也就是「遠期契約」。
一對一的簽訂,並且依據買賣雙方的需求約定合約的細節,但也因此不會出現同樣內容的合約,所以無法交易、轉讓,流通性很低。
為了讓這些契約可以交易、轉換,所以將遠期契約標準化後,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期貨合約」。
選擇權
選擇權(買權)就是 Amanda 對農夫 Dan 買進在收成時以某約定價格收購,農夫 Dan 可拿權利金,Amanda 則有履約的權利,但沒有履約的義務
選擇權,「買權」,就是購買人 Amanda 對農夫 Dan 買進收成時,也某約定價格收購,農夫 Dan 可以拿權利金,購買人 Amanda 則有履約的權利,但沒有履約的義務
選擇權的買方出一筆錢,與賣方約定在某一時間可以要求賣方行使契約內容,而這一筆錢就是「權利金」
以餐廳訂位為例,假如我希望餐廳在星期日的晚上6點為我保留2個位子,讓我到時候不用等待,但是餐廳當然也會害怕我不出現,所以先跟我收取訂金。
如果到時候我確實帶著2人出現了,那餐廳必須給我2位子,但如果我沒出現,餐廳就可以直接把訂金拿走,且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選擇權的基本價值
內涵價值 (Intrinsic Value)
內涵價值是指選擇權立即執行時,所能帶來的實際利益。如果執行選擇權無法帶來任何利益,那麼內涵價值為零。
- 買權(Call Option):公式=內涵價值 = 指數 – 履約價(當指數價格高於履約價格時才有內涵價值,否則為零)。
- 賣權(Put Option):公式=內涵價值 = 履約價 – 指數(當指數價格低於履約價格時才有內涵價值,否則為零)。
- 注意:內涵價值是選擇權價格(權利金)的一部分,而選擇權價格通常會高於內涵價值,這是因為還包含「時間價值」(可以看選擇權的基本概念裡的權利金=內涵價值+時間價值)
時間價值 (Time Value)
時間價值是選擇權的價格(權利金)中,超出內涵價值的部分,反映了距到期日的時間長短及價格波動的可能性。
- 公式=時間價值=權利金 – 內涵價值
公式由來:權利金=時間價值+內涵價值
- 時間越長,價格變動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時間價值越高。
- 當選擇權即將到期時,時間價值會逐漸接近零,稱為「時間衰減」。那就是非線性遞減,隨著時間過去,時間價值減少的速度會一天比一天快,如下圖
以台指結算日為例
例如今天是2025/1/5
可以看上圖的右上方,這個是2025年01W2(周結)也就是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三結算,相對右邊的月結,時間較近,成交價較低
例如今天是2025/1/5
可以看上圖的右上方,這個是2025年02(月結)也就是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三結算,相對左邊的周結,時間較遠,成交價較高
內涵價值、時間價值的總結
- 內涵價值:選擇權立即執行時可帶來的實際利益。
- 時間價值:選擇權價格中超出內涵價值的部分,反映價格波動的可能性與到期日的時間長度。時間越長,價格變動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時間價值越高。到期日臨近時時間價值會逐漸減少(時間衰減)。
買權、賣權的價值計算
買權 (Call Option)
價內
指數價格 > 履約價,以內涵價值的公式結果來看「公式結果 > 0」,表示該買權具有內涵價值,也稱為「價內」。
價內買權的特徵如下:
- 內涵價值:
持有者可以以低於市場價格的履約價買進指數,從而獲得即時收益。這部分反映了買權在當下履約後的實際利益。 - 時間價值:
價內買權的價格除了內涵價值外,還包含時間價值。時間價值代表在到期前,指數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的潛力。
因此,價內買權的價格公式:價內買權的價格=內涵價值 +時間價值
價外
指數價格 ≤ 履約價,以內涵價值的公式結果來看「公式結果 ≤ 0」,表示該買權沒有內涵價值(內涵價值=0),也稱為「價外」。
- 價外買權價格 僅包含 時間價值
買權 (Call Option) 例子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18350,權利金為市場報價(以下數字為假設)。
履約價 18100 的買權
- 指數 18350 > 履約價 18100
- 18350−18100=250
- 內涵價值:250(價內)上面公式結果 > 0
- 權利金(選權的價格):280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 時間價值 = 280 – 250 = 30
履約價 18200 的買權
- 指數 18350 > 履約價 18200
- 18350−18200=150
- 內涵價值:150(價內)上面公式結果 > 0
- 權利金(選擇權的價格):185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 時間價值 = 185 – 150 = 35
履約價 18400 的買權
- 指數18350 ≤ 履約價 18400
- 18350−18400=−50
- 內涵價值:0(價外)上面公式結果 ≤ 0
- 權利金(選擇權的價格):25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 時間價值 = 25 – 0 = 25
- 價外買權價格 僅包含 時間價值
賣權 (Put Option)
價內
指數價格 < 履約價,以內涵價值的公式結果來看「公式結果 < 0」,表示該買權具有內涵價值,也稱為「價內」。
價內賣權的特徵如下:
- 內涵價值:
持有者可以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履約價賣出指數,從而獲得即時收益。這部分反映了賣權在當下履約後的實際利益。 - 時間價值:
價內賣權的價格除了內涵價值外,還包含時間價值。時間價值代表在到期前,指數價格可能進一步下跌下跌的潛力。
因此,價內賣權的價格公式:價內賣權的價格=內涵價值 +時間價值。
價外
指數價格 ≥ 履約價,以內涵價值的公式結果來看「公式結果 ≥ 0」,表示該買權沒有內涵價值(內涵價值=0),也稱為「價外」。
- 價外賣權價格 僅包含 時間價值
賣權 (Put Option) 例子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18350
履約價 18500 的賣權
- 指數 18350 < 履約價 18500
- 18500−18350=150
- 內涵價值:150(價內)上面公式結果 < 0
- 權利金:180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 時間價值 = 180 – 150 = 30
履約價 18400 的賣權
- 指數 18350 < 履約價 18400
- 18400−18350=50
- 內涵價值:50(價內)上面公式結果 < 0
- 權利金:70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 時間價值 = 70 – 50 = 20
履約價 18200 的賣權
- 指數18350 ≥ 履約價 18200
- 18200−18350=−150
- 內涵價值:0(價外)上面公式結果 ≥ 0
- 權利金:15 權利金(Premium)=內含價值+時間價值
- 時間價值 = 15 – 0 = 15
- 價外賣權價格 僅包含 時間價值
買方行使買權
價內 v.s 價位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到底什麼是價內和價外?」別擔心,這裡我們用簡單的方式解釋。
對買方來說:「價內」就是選擇權目前「值錢」的狀態,買方行使選擇權是有利可圖的;而「價外」則是選擇權「暫時不值錢」的狀態,買方履約會虧損,但仍有時間價值的潛力。
對賣方來說:「價內」是履約會帶來損失的情況,而「價外」則是最理想的,因為買方不會履約,賣方可以保留全額權利金。
買方角度(購買保險的顧客)
以圖中旅平險例子來說
價內,就是旅客購買旅平險,途中行李遺失,保險公司需支付理賠金 250 美元。此時保險「值錢」,就像買權進入價內狀態。
價外,就是旅客購買旅平險,但旅程一切順利,沒有事故發生。保險暫時沒有內涵價值,僅剩時間價值。
然後因為在選擇權裡,又有分買權(看漲)、賣權(看跌),其實就只是把旅平險的概念套用在看漲或看跌而已,下面的舉例可以更清楚地讓你了解
做買方的核心
- 買入買權: 「買方預期指數價格會漲到高於履約價。」
- 買入賣權: 「買方預期指數價格會跌到低於履約價。」
買方購買買權(Call Option)
-
金融選擇權例子:
- 價內: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000,買方預期指數價格會漲到 18350,於是買方購買了一張履約價為 18100 的買權。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果然漲到了 18350,買方行使買權,以 18100 的價格買入資產,並以 18350 的市場價格賣出,直接獲得 250(18350 – 18100) 的內涵價值。此時,買權「值錢」,處於價內狀態。
-
- 價外: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000,買方購買了一張履約價為 18400 的買權,買方預期指數價格會漲到 18500。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只漲到了 18350,低於履約價 18400,買方行使買權會虧損,因為在市場上以 18350 買入更便宜。此時,買權處於價外狀態,僅剩「時間價值」。
買方購買賣權(Put Option)
-
金融選擇權例子:
- 價內: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500,買方預期指數價格會跌到 18350,於是購買了一張履約價為 18500 的賣權。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果然跌到了 18350,買方行使賣權,以 18500 的價格賣出資產,並以 18350 的市場價格買回,直接獲得 150(18500 – 18350) 的內涵價值。此時,賣權「值錢」,處於價內狀態。
-
- 價外: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500,買方購買了一張履約價為 18200 的賣權,買方預期指數價格會跌到 18000。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卻只跌倒18350,高於履約價 18200,買方行使賣權會虧損虧損,賣權處於價外狀態,僅剩「時間價值」。
賣方角度(賣保險的保險公司)
以圖中旅平險例子來說
價內:旅客航班取消,保險公司需要支付 150 美元 賠償金,這是保險公司的一筆損失。
價外:旅客航班正常運行,保險公司無需支付任何賠償,只保留保費。
然後因為在選擇權裡,又有分買權(看漲)、賣權(看跌),其實就只是把旅平險的概念套用在看漲或看跌而已,下面的舉例可以更清楚地讓你了解
做賣方的核心
- 賣出買權: 「賣方預期指數價格不會漲到高於履約價。」
- 賣出賣權: 「賣方預期指數價格不會跌到低於履約價。」
賣方賣出買權(Call Option)
-
金融選擇權例子:
- 價內:
- 價內: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000,賣方賣出了一張履約價為 18100 的買權,賣方預期指數價格不會大漲高於18500。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漲到18350,高於履約價 18100,買方行使買權,賣方需以 18100 的價格賣出資產,而市場價格為 18350,導致賣方面臨 250(18350 – 18100) 的損失。這是賣方的價內狀態。
-
-
價外:
-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000,賣方賣出了一張履約價為 18400 的買權,賣方預期指數價格不會大漲高於18400。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只漲到18350,低於履約價 18400,買方不會行使買權,賣方保留了全部權利金 25,無需支付額外成本。
賣方賣出賣權(Put Option)
-
金融選擇權例子:
-
價內:
-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500,賣方賣出了一張履約價為 18500 的賣權,賣方預期指數價格不會大跌倒低於18500。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跌到18350,低於履約價 18500,買方行使賣權,賣方需以 18500 的價格買入資產,而市場價格僅為 18350,導致賣方面臨 150(18500 – 18350) 的損失。這是賣方的價內狀態
-
-
價外:
-
假設目前指數價格為 18500,賣方賣出了一張履約價為 18200 的賣權,賣方預期指數價格不會跌到低於18200。
到結算日,指數價格只跌到18350,高於履約價 18200,買方不會行使賣權,賣方保留全部權利金 15,無需支付額外成本。
4個選擇權的基本策略圖解
可以這樣思考:
- 買權:我們把他當作看漲的意思;所以「買進買權」,就是「看漲」我們才要買。
市場是零和遊戲,當你買,也就需要有人賣才會成交,於是有「賣出買權」,也就是相反「看不漲」
- 賣權:我們把他當作看跌的意思;所以「買進賣權」,就是「看跌」我們才要
買市場是零和遊戲,當你買,也就需要有人賣才會成交,於是有「賣出買權」,也就是相反「看不跌」
所以當你 買進買權 要平倉的話,就需要 賣出買權;買進賣權 要平倉的話,就需要 賣出賣權。
同理,你 賣出買權 要平倉的話,就需要 買進買權;賣出賣權 要平倉的話,就需要 買進賣權
買進買權 buy call (BC)
使用時機:認為行情將大幅上漲
- 進場成本:權利金
- 最大損失:權利金
- 最大獲利:結算價-履約價-權利金
- 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
- 解釋:因為結算價高於履約價,買權結算時才會有價值,由於權利金是一開始的付出成本,因此當結算價超過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之後才算是獲利。由於當結算價超出履約價越多,價值越高,扣除掉權利金後都是獲利,所以才會有人說操作選擇權買方「損失有限,獲利無限」。
買進賣權 buy put(BP)
使用時機:認為行情將大幅下跌
- 進場成本:權利金
- 最大損失:權利金
- 最大獲利:履約價-結算價-權利金
- 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
- 解釋:因為結算價低於履約價,賣權結算時才會有價值,由於權利金屬於一開始的付出成本,因此當結算價低於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之後才算是獲利。由於當結算價低於履約價越多,價值越高,扣除掉權利金後都是獲利,所以也會有人說買進賣權算是「損失有限,獲利無限」。
賣出買權 sell call(SC)
使用時機:認為行情將漲不動(看不漲)
- 進場成本:權利金+保證金
- 最大損失:-(結算價-履約價-權利金)
- 最大獲利:權利金
- 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
- 解釋:Sell Call的想法跟Buy Call剛好相反,因為當Buy Call的人賺錢,Sell Call的人剛好就要賠錢;相反的,當Buy Call的人虧權利金,Sell Call的人正好在賺取權利金,所以損益圖形上剛好是上下對稱的。因此,當Buy Call的損失有限、獲利無限,對Sell Call來說,正好是「獲利有限,損失無限」。
賣出賣權 sell put(SP)
使用時機:認為行情將跌不動(看不跌)
- 進場成本:權利金+保證金
- 最大損失:-(履約價-結算價-權利金)
- 最大獲利:權利金
- 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
- 解釋:Sell Put的想法跟Buy Put剛好相反,當Buy Put的人賺錢,Sell Put的人剛好就要賠錢,損益圖形上就會與Buy Put上下對稱。因此,Buy Put損失有限、獲利無限,對Sell Put來說,「獲利有限,損失無限」。
注意:雖然我們認為賣方的損失無限,但也有些教科書會表示Sell Call損失無限,Sell Put的損失有限,主要邏輯是認為股價上漲沒有天花板,但下跌只會跌到零。這種說法也沒錯,大家只要知道賣方是賺取固定權利金,隱含較高幅度的潛在虧損,了解真實意涵比較重要!
選擇權的優缺點
買方
買方的最大優勢是風險有限,最壞的情況也只會虧掉你支付的權利金,不會有額外的損失。再加上潛在收益無上限,只要市場走勢符合你的預期,利潤可以持續累積。此外,買方還擁有高度的靈活性,如果市場不利,你可以選擇不執行選擇權,避免擴大損失。
但買方的挑戰也不少。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會隨著到期日臨近而不斷減少,如果市場沒有明顯波動,你的權利金就可能白白損失。尤其對新手來說,買方的門檻看似低,但很多人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進場,結果導致時間價值慢慢被吃掉,這是買方最大的風險。
買方因為資金需求小、風險可控,確實比較適合新手使用。 不過,我會建議各位新手,有明顯行情發生時再考慮做買方。你也不用煩惱該押漲還是押跌,因為你可以選擇同時買進看漲和看跌的選擇權。只要市場有大幅波動(無論方向如何),你手上的雙買策略仍然有機會獲利。
賣方
賣方的優勢在於一開始就能收到買方支付的權利金,這筆錢算是你的「穩定收入」。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會逐漸衰減,這對賣方特別有利,因為選擇權到期後很可能變得一文不值,賣方自然可以保住這筆權利金。再加上,市場大部分時間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這種小漲小跌的盤勢對賣方來說非常有優勢,因為你只需要等待時間慢慢地幫你賺錢。
不過,做賣方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賣方最大的挑戰在於,如果市場突然大漲或大跌,可能面臨無上限的虧損。因此,要做賣方,首先你的資金量一定要夠大,才能承受市場的劇烈波動。其次,要有果斷的停損意識,當行情不利時,必須果斷止損,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當然也要切記不可All in,其實這個觀念放在任何投資商品都是一樣的。
對於資金充裕的投資者,賣方是一個很棒的選擇,因為它可以通過收取時間價值獲得穩定的收益。但對於小資族來說,資金量可能不夠寬裕,我建議可以用價差策略取代單純的賣方操作。雖然價差策略降低了收取時間價值的能力,但所需的保證金也大幅減少,從好幾萬降到幾千,風險也更容易管理。
總體來說,賣方適合用來應對市場的區間波動,因為股市不可能天天狂飆或大跌,大部分時間市場都處於一定區間內震盪。在這樣的行情下,賣方可以憑藉穩定的權利金收益,實現長期穩定的獲利。如果你資金夠大且風險管理能力過硬,那麼賣方操作會是一個非常適合你的策略。
Q&A
什麼是選擇權?
選擇權是一種金融合約,讓你有「選擇」在未來某個時間以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個資產(比如股票、指數)
買權和賣權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買權給你「買」的選擇,賣權給你「賣」的選擇。買權期望價格上升,賣權期望價格下降。
為什麼要買選擇權?
買選擇權可以保護你的投資組合、達到投資目標、或者賺取時間價值的利潤。它提供了一種以較小成本控制較大資產的方式。
選擇權交易有風險嗎?
是的,選擇權交易風險很高。價值的變動通常比所控制的資產要大,而且可能會失去全部的投資金額。
什麼是履約價格/執行價格?
執行價格就是你根據選擇權合約可以買入或賣出資產的價格。對買權來說,當股價超過這個價格時,你可能會賺錢;對賣權來說,當股價低於這個價格時,你可能會賺錢。
選擇權交易是否需要專業知識?
是的,選擇權交易涉及複雜的策略和高風險,通常需要比較專業的知識和經驗。新手建議在真正交易前先進行充足的學習和模擬練習。
Overall
選擇權是一種賦予買方權利但非義務的金融工具,分為買權(看漲)與賣權(看跌)。買方風險有限,收益無上限,適合資金小的新手,但需注意時間價值的流失。賣方收取穩定權利金,適合應對小幅波動的市場,但風險無上限,需具備充裕資金與風險管理能力。
與期貨相比,選擇權更靈活且風險可控。其價值由內涵價值與時間價值組成,可搭配多種策略應用。選擇權操作的成功關鍵在於選對時機、策略與管理風險。